《大众日报》刊发我校钱晓丽老师文章

作者: 发表日期:2018年10月22日 10:34  点击:[]

近日,《大众日报》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钱晓丽老师文章《网络时代高校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的两个维度》,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深化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对新时代高校开展法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决定了高校法治教育及其成效会产生广泛、深刻、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持续有力地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势在必行。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3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7.72亿,手机网民数量为7.5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自2018年起,新入校的大学生将以“00后”为主。“00后”是资深的网络“原居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能自由高频地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两重空间之间转换身份、变换角色,而且全部生活中的网络生活比重大于现实生活比重。互联网技术既高速推出各式各样的新媒介形态,又把网络社会中时间与空间架构变成虚拟的,这使得在网络社会中一切事件的传播似乎都没有边界限制。作为网络社会中的客体而存在的“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于现实社会。发布这些信息的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主体的构成,具有杂驳性、平等性、伪装性等。目前,我们对网络社会中信息的筛选监管体制、监控技术等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以上使得网络社会中的舆论生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呈现出多元的、即时的、随意的、冲突的、碎片的、去中心化的、草根化的、戏剧化的样貌与特质。大学生可以从网络社会系统中快捷地、自由地、方便地获取或输出个体所中意、所关注的信息。这种现状,对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序开展和实效提升所产生的利弊影响不言而喻。对“利”的用和扬,对“弊”的降和化,都需要包括网络运营商、政府、媒体、高校、网民等全社会主体的负责任参与,单单依靠某一个或者几个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持续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并不断提升其实效的工作不能停、不能等。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科学预估、客观甄别网络社会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网络社会之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正向辅助、促进、强化等作用,最大力度地规避或降低网络社会之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负向滋扰、阻碍、消弱等作用。

高校要充分抓取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机遇。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很多可以运用的机遇。自2010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先是明确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其次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地位要由以往的“辅助”提升转化为“支撑与引领”;继而明确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探索、加快教育的创新与升级;2016年又进一步具体部署了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高校要以上述政策营造的环境和条件为契机,深入探究、扎实落实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使法治教育鲜活起来,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互联网+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树立“互联网+”新思维,发挥自身具有的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开发“互联网+”对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打造“互联网+”与大学生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以“互联网+”新思维实现大学生法治资源的整合、透明、共享,尤其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校际间优质法治课程的共享。通过“互联网+”终端,随时与大学生、社会、家庭交流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建议、评价,使大学生法治教育更加完善、务实。运用“互联网+”技术,打破现实中社会、高校、家庭之间多方面的传统壁垒,探索建立三者联合实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等。

高校要及时、准确预判网络社会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的新难题,理性应对网络社会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网络社会对人类生存、生活形态的改变不仅幅度巨大、速度如梭,而且势不可挡,使得人们在应对网络社会给人类制造的各种新问题面前有时是迟钝的、被动的。网络社会中不断产生的一些新现象(比如“后真相”),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一些迟钝或者被动的工作局面也难以完全避免。在这种形势下,为持续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高校更要在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扎实做到未雨绸缪,发挥好自身具有的人才、理念、技术、设备等优势,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向、特点、热点等,及时研究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高校要始终重视教育、督管大学生践行绿色的信息化理念,积极培养、强化师生对网络信息解读的超越意识。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动态评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况,实时了解所有社会群体“法治教育”的经验并加以借鉴,为不断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提供实证依据。高校要注重发挥自身具备的网络技术优势,拓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载体等,及时丰富、深化、更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网络资源。高校要准确把握网络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向、特点、热点等,及时研究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高校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适时深化、细化以上工作。

链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81018/Articel13005MT.htm


分享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