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孙有中教授:外语教育与跨文化思辨育人

作者:外国语学院 董方馨 葛云锋 发表日期:2021年06月08日 16:26  点击:[]

6月4日,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1156期社科大讲坛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42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外语教育与跨文化思辨育人”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卓教授主持,学院部分骨干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讲座一开始,孙有中首先界定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的含义,并阐述了“跨文化思辨育人”中“跨文化”“思辨”和“育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孙有中认为,思辨能力首先是跨文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离开思辨能力,将会导致跨文化能力的经验化甚至肤浅化。在界定“通过跨文化实现思辨”时,孙有中指出,思辨能力要通过跨文化交际实现,思辨能力的提高要依托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文化知识和文化同理性是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孙有中指出,思辨能力是以跨文化为指向的,提高思辨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界定了“思辨”与“跨文化”之间的不同关系后,孙有中进一步提出,外语教学与跨文化思辨能力发展息息相关,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跨文化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外语教育中践行“跨文化思辨”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课程思政予以实现。随后,孙有中从三个方面对外语教育中如何实现跨文化思辨育人进行了详细论证:一要增强使用外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和中国情怀的跨文化能力;二要增强通过跨文化思辨,培养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国际胜任力的能力;三要通过跨文化思辨的体验式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在讲座中,孙有中结合《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对外语教育中如何实现跨文化思辨育人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讲解了“体验式外语学习范式”“创造真实的交际情境”“搭建任务脚手架”“营造愉悦的深度学习体验”等内容。

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国际论坛》《中国ESP研究》《跨文化研究论丛》《澳大利亚研究》等期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外语教育、跨文化研究、美国研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国家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分享到:
Baidu
map